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初夏时节,地处河北塞外的丰宁满族自治县风和日丽。一步跨进该县五道营乡九道沟村的蔬菜大棚,一股温润的暖流扑面而来。放眼望去,青嫩的西红柿藤蔓绕在藤架上,行行排列几乎占满了整个大棚,火红的果实缀在墨绿色的秧苗下,长势喜人,格外醒目。正在采收果实的村民王云说:“这种酸甜适口的水果西红柿很受市场认可,每斤售价在10元以上,现在已被北京超市全部订购。”
九道沟村党支部书记苗雅东告诉记者,这是村里通过打捆使用涉农资金,在群众流转的土地上修建的大棚,并引进北京的企业租赁经营发展特色种植,不仅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,还能安排40名村民进基地打工,同时每亩地还能给村民900元的租金。
据丰宁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祝英介绍,丰宁曾是国家级贫困县、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。2020年,全县实现脱贫摘帽后,为了巩固脱贫成果,补齐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,该县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由县委组织部牵头,专门印发了《丰宁满族自治县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》《关于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产管理的通知》《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》等规范性文件,在财政投入、资金使用、政策优惠、人才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,由县农业农村局、县财政局、县乡村振兴局等10余个部门协同合作,派出近百名干部点对点帮扶,通过成立股份合作社、盘活集体资源资产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,不断增强村集体实力。目前,全县整合财政资金1.21亿元,共建设了87个村集体经济项目。同时,创新“抱团发展、以强带弱、收益互补”路径,使得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当年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,其中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207个,占比66.77%;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74个,占比23.87%;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23个,占比7.42%。
大滩镇小北沟村原本是坝上地区贫困村,2014年贫困人口仍有693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81%。该村党支部书记于存永带领大家依托生态资源、自然风光和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,对全村62470亩生态资源进行资产评估,实现资源变资产。同时流转村民土地5000亩,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,建立了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,发展中草药、欧李、光伏等产业。2022年小北沟村集体资产已超过3000万元,年集体经营性收入高达135万元,人均纯收入也达到18500元。
黄旗镇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告诉记者:“村集体有了收益,为群众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,去年我们村的集体收入达到80多万元,通过发展特色产业,让全村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。”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