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
夜雨割春韭菜_夜雨割春韭
2023-05-16 18:06:09
来源:互联网

1、作者:杜甫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《赠卫八处士》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

2、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。

3、少壮能几时,鬓发各已苍。


(资料图片)

4、访旧半为鬼,惊呼热中肠。

5、焉知二十载,重上君子堂。

6、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

7、怡然敬父执,问我来何方。

8、问答乃未已,儿女罗酒浆。

9、夜雨剪春韭,新炊间黄粱。

10、主称会面难,一举累十觞。

11、十觞亦不醉,感子故意长。

12、明日隔山岳,世事两茫茫。

13、赏析这首诗大概是公元759年(唐肃宗乾元二年)春天,杜甫作华州司功时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。

14、卫八处士,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。

15、处士,指隐居不仕的人。

16、由于这首诗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“沧海桑田”和“别易会难”之感,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,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。

17、 开头四句说:人生动辄如参、商二星,此出彼没,不得相见;今夕又是何夕,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。

18、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,亦悲亦喜,悲喜交集,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。

19、诗人与卫八重逢时,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,虽然两京已经收复,但叛军仍很猖獗,局势动荡不安。

20、诗人的慨叹,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。

21、 久别重逢,彼此容颜的变化,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。

22、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,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。

23、“少壮能几时,鬓发各已苍”两句,由“能几时”引出,对于世事、人生的迅速变化,表现出一片惋惜、惊悸的心情。

24、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,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,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,心里火辣辣地难受。

25、按说,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,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很不正常。

26、如果说开头的“人生不相见”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,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,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。

27、“焉知”二句承接上文“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”,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,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。

28、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,又带着深深的痛伤。

29、前十句主要是抒情。

30、接下去,则转为叙事,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。

31、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,此番重来,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。

32、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。

33、“怡然”以下四句,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、亲切可爱的情态。

34、诗人款款写来,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。

35、这里“问我来何方”一句后,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,然而诗人只用“问答乃未已”一笔轻轻带过,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。

36、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: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,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。

37、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,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。

38、“主称”以下四句,叙主客畅饮的情形。

39、故人重逢话旧,不是细斟慢酌,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,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。

40、主人尚且如此,杜甫心情的激动,当然更不待言。

41、“感子故意长”,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,总束上文。

42、这样,对“今夕”的眷恋,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。

43、末二句回应开头的“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”,暗示着明日之别,悲于昔日之别:昔日之别,今幸复会;明日之别,后会何年?低回深婉,耐人玩味。

44、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、动荡的旅途中,寻访故人的;是在长别二十年,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,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,特别不寻常。

45、于是,那眼前灯光所照,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;那一夜时光,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;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,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,更显出光彩。

46、“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”,被战乱推得遥远的、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,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。

47、可以想象,那烛光融融、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、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,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,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。

48、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,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,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,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。

49、这首诗平易真切,层次井然。

50、诗人只是随其所感,顺手写来,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。

51、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,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;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,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,如层漪迭浪,展开于作品内部。

52、清代张上若说它“情景逼真,兼极顿挫之妙”(杨伦《杜诗镜铨》引),正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。

53、诗写朋友相会,却由“人生不相见”的慨叹发端,因而转入“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”时,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。

54、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,而是接以“少壮能几时”至“惊呼热中肠”四句,感情又趋向沉郁。

55、诗的中间部分,酒宴的款待,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,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,但劝酒的语辞却是“主称会面难”,又带来离乱的感慨。

56、诗以“人生不相见”开篇,以“世事两茫茫”结尾,前后一片苍茫,把一夕的温馨之感,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。

57、这些,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。

58、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对照,就可以发现,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,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,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,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,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。

59、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,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,因之,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,而仍极顿挫之致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